欢迎进入中企报盟官方网站!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专家·院士
院士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专家·院士>>院士风采
中企报盟信息科学研究院张有敬院士风采展示

发布日期:2022-08-15作者:中企报盟来源:本站

张有敬,1940 年生,1964年大学毕业,同年任教,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学起爱好书法和诗词。诗词被选在“大中华千家诗”,《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和《世界优秀华人诗歌颂典》中。是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2021年书法系列作品入选文化中国主题巡展活动在北京地铁一,二号巡展。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
简介正文

张有敬个人照片.jpg

张有敬,1940 年生,1964年大学毕业,同年任教,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学起爱好书法和诗词。诗词被选在“大中华千家诗”,《颂歌献伟人 唱响中国梦》,和《世界优秀华人诗歌颂典》中。是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2021年书法系列作品入选文化中国主题巡展活动在北京地铁一,二号巡展。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诗书画院理事,一级书法师。中国人民美术协会和国家专业艺术人才认证委员会联合授于“中国国魂艺术大师”和国家一级美术师证书。二零二二年五月CCTV推选为《首批高级智库专家》,七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增选为副秘书长,同时中企报盟信息科学研院推选为院士。其作品有《又衬诗书集》、《又衬篆书集》、诗集《苦吟集》和书法小品《我的书法观》等。

感悟

书法如诗、如歌、如画,皆表情达意也。故,字为心迹,迹为心声,惟氤蕴于内,方能灿然于外。吾以为,欲成书家者,须具三境:其一曰:才,即禀斌与天资。其二曰:工,即工夫。其三曰:学,即学问与修养。后二者可修炼,惟才非先天不可得也。古人云:“笔成家,墨成池,不及羲之与献之。”此苦修而不可成者盖失禀赋也。

吾之作书,常乘兴而起,兴随情变,字随情迁,情生象、象生情,时大时小,时粗时细,时浓时淡,时柔时刚,时缠绵时参差,错落杂遝,纠缠不清,皆情之所述也

古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吾以为书法亦然。当代书法家汪良云:“石如飞白,画也;飞白如石,字也。”然书欲画意,首推谋篇,能成竹在胸而为者少匠气也。

墨固一色,然经书家之手,焦、渴、浓、淡、白五色杂呈集于一书,堪称妙绝也哉!

蓄情而发,发而不遏,谓之得意忘形也。

凝神挥毫万事空,排山倒海气若虹。

满眼皆是奔牛阵,宛如老树继枯藤。

盖情之使然也!

书中最难者在于草,草须一气呵成,或急或缓、或轻或重、或摇摆或揖让,似风吼似雷鸣,气象万千,书罢掷笔拈须而视,虽“满纸荒唐言”,皆情之所述也。

但,草家必悉:“书得情趣忘工拙,笔走龙蛇忌怪狂”,良言也。书必法古而后悟,生于古法之外,终立我之法也。临帖可得笔法,但不可强求,亦不可不求,不求者无法也。

“吾儿磨墨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书道之幽深也,故云“书穷而后工”非勤推细研不可入奥也。

观“闻道未晚”                 

成功总在年迈后,

回眸大作乐悠悠。

发展永远无止境,

纵有遗憾亦风流。


盛世感赋

古稀莫言桑榆晚,

耄耋恰似日中天。

只要留得盛世在,

再拼人生一百年。

作品鉴赏



张有敬作品1.jpg

张有敬作品1


张有敬作品2.jpg

张有敬作品2


张有敬作品3.jpg

张有敬作品3


张有敬作品4.jpg

张有敬作品4


张有敬作品5.jpg

张有敬作品5


张有敬作品6.jpg

张有敬作品6


张有敬作品7.jpg

张有敬作品7


张有敬作品8.jpg

张有敬作品8


张有敬作品9.jpg

张有敬作品9


张有敬作品10.jpg

张有敬作品10


张有敬作品11.jpg

张有敬作品11


张有敬作品12.jpg

张有敬作品12


张有敬作品13.jpg

张有敬作品13


张有敬作品14.jpg

张有敬作品14


张有敬作品15.jpg

张有敬作品15

荣誉
社会活动
学术成果
二维码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手机:010-68707980 电话:010-68707980 邮箱:3932566@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18 号楼 B1608
Copyright © 2022 中企报盟(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28858号-9  XML地图